10月16日,南岸區開埠遺址公園,市民在陽光陽臺拍照。見習記者 李雨恒 攝\視覺重慶
“這個視野,絕!”
10月15日,重慶陽光燦爛。山東游客孟小波站在重慶開埠遺址公園的城市陽臺上放眼望去,長江波光粼粼,東水門大橋飛架兩岸,對岸湖廣會館灰瓦黃墻盡收眼底。
這處城市陽臺位于南濱路馬鞍山片區半山腰,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,正是重慶開埠遺址公園高度最宜人、視野最開闊的觀景位置。
曾經,這里是一條公路,車來車往。如今,重慶把這個“黃金位置”打造成供游客和市民觀賞“兩江四岸”美景的公共區域。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城市陽臺自9月28日開放以來,人氣持續火熱。
連日來,記者打探發現,在“兩江四岸”的多個“打卡地”,這種從規劃層面優化提升城市空間、方便游客和市民的小改變比比皆是。
公路加“蓋”
城市陽臺也是休閑和停車空間
“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在規劃之初,就兼顧了歷史底蘊、城市建筑景觀和公共空間的需求?!敝貞c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分院副院長方錢江說,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定位為“兩江四岸”區域中,從南岸區眺望渝中區的“看臺”,城市陽臺因此而生。
他介紹,重慶開埠遺址公園所在的馬鞍山片區原本是一個高差72米的完整山坡,隨著城市建設日益發展,一條公路從山腰位置橫穿而過,串聯起公園兩側的多個小區。
從交通角度來說,為了便民,這條路要保留。但從公園打造的角度來看,一條路橫穿山腰,既不美觀也不方便游客游覽。為此,南岸區活用空間,在這條公路上加蓋了一個三層平臺。
記者看到,平臺的第一層被打造為休閑運動區,設有滑板運動設施和公共休息區;第二層則是停車場;第三層就是城市陽臺。三層之間,游客和市民既可以步行,也可以乘電梯,方便又舒適。
公園運營方負責人表示,從山腳到山頂的立德樂洋行舊址群等8處文物保護建筑、2棟優秀歷史建筑和改造復建后的7棟老舊建筑都借助城市陽臺串聯起來,游覽動線更加人性化。
洪崖洞做足“繡花功夫”
觀景人行道寬度增加120%
同樣變得人性化的,還有“兩江四岸”另一打卡地——洪崖洞民俗風貌區。
今年中秋國慶長假前,不少市民發現,嘉濱路洪崖洞段的人行道變寬了?!氨纫郧爸辽偌訉捔艘槐?!”附近的老居民張春亮說。
原來,在不新增任何空間的情況下,嘉濱路洪崖洞段人行道從原有的2.5米拓寬到了5.5米,增幅達到120%。
在有限的城市空間中,人行道拓寬是如何做到的?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這段增寬的空間,是考慮到游客的切實需求,從車道“要”來的。
近年來,洪崖洞人氣越來越旺,但觀景的步行空間不足,游客時?!按驍D”,既不舒適也不安全。
今年6月起,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會同渝中區政府及相關部門,重新對嘉濱路洪崖洞段的人行空間進行梳理規劃,最終決定縮減部分車道寬度、增加人行道寬度。
人行道加寬之舉,贏來如潮“點贊”。數據顯示,中秋國慶長假期間,洪崖洞接待游客87.8萬人次。渝中區相關負責人表示,嘉濱路洪崖洞段人行道拓寬后,游客體驗感很好,也能更好地進行安全管理,一舉兩得。
新增人行入口、停車場
更多細節提升游客幸福感
從以上例子不難看出,重慶正用小切口、小改造來優化提升“兩江四岸”區域內的城市空間品質,使游客和市民幸福感更強,城市也因此更有溫度。
今年中秋國慶長假,磁器口推出了以市井生活體驗地為特色的“滋味”片區,包括汲水巷、禹王巷、嘉濱巷等區域。沙坪壩區特意在磁器口步行街的一個出入口,用醒目的黑色和紅色設計路牌,標識出汲水巷所在位置。這樣一來,游客走出磁器口軌道站沿步行街下行,便能通過這個出入口直接進入“滋味”片區,而不必像過去那樣繞行磁器口主街。
沙坪壩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強調規劃引領,從小微處著手,梳理磁器口歷史文化街區人行空間系統,挖掘新空間,塑造新場景,將讓更多老街巷煥發新活力。
而在兩江新區的“兩江四岸”打卡地金海灣公園,一批停車場正在加緊施工,預計年內就能投用。
兩江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金海灣公園沿線控制性詳細規劃中,布局了14個停車場用地;已啟動建設的4個停車場中,3個在今年內將建成,預計可提供500個以上停車位。
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規劃層面的改變要提升城市空間品質,關鍵在于真正了解游客和市民的需要,“發力”要準確。該局將繼續高質量推進“兩江四岸”整體提升,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為人民,為廣大市民和游客打造高品質城市幸福美好生活新空間。
來源:重慶日報
網絡招聘服務電話:
023-68780444
人力降本外包服務:
023-68780444